小野姫子:不在时被爱心邻居遗忘
小野姬子(身穿蓝色防护服)从一名女性身上抽取样本进行核酸检测。(照片由小野姬子提供)
特别篇:抗击新型冠状病毒
(ECNS)上海——自从目前在上海爆发Covid-19大流行以来,日本医生小野姬子已经在浦南医院生活了一个半月。
小野姬子1999年来到中国,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,目前在上海浦东新区浦南医院国际医学部工作了14年。
作为国际医疗部的全科医生,小野惠美子不仅负责诊治疾病,还要在医院进行巡视。当外国病人来医院时,她还担任翻译。她与相关部门沟通,确保不懂中文的外籍患者得到所需的医疗服务。
自疫情爆发以来,小野惠美子的职责扩大到包括从需要出境的人身上采集核酸样本,并按照各国的要求准备适当的检测报告。
在上海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,医护人员压力大,时间紧迫。为确保医院全天24小时可用,小野姬子和她的同事轮班工作。有时他们还必须担任快递员,为无法到达医院的患者提供药物。
小野姬子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,作为一名医生,在这个困难时期,她必须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保护上海。所以当医院在寻找志愿者时,她很快就志愿了。她被分配到普星街、三林街、东明街等地的居民采集样本。那一刻,“不回家的医生”诞生了,因为她为了工作,不得不住在医院里。
原本小野姬子的印象是,普通上海人很独立,因为在疫情爆发之前,邻居们通常会点头打招呼。但由于最近发生的事情,她发现上海人真的很热情,并不像看起来那么冷。
居民为志愿者制作的小吃。(照片由小野姬子提供)
诸如“谁错过了什么,谁需要帮助……”之类的消息不断出现在她的社区群聊中。她在群里发了一条消息,告诉负责物资的志愿者把她的份额分给需要的人,因为她现在因为工作不能回家。但她收到的回复是,大家都得到了很好的照顾,她那份救灾物资留给了她,直到她回来。她的邻居总是关心她,并定期检查她。
在每天的核酸检测样本采集过程中,小野希美子经常目睹一些被她形容为暖心的场景:年轻人向老人展示如何使用手机,邻居让带小孩的父母先行检测,志愿者受到欢迎受到居民们的热烈感谢。
虽然小野医生因为疫情有一段时间没回家,但她感觉和邻居很亲近。她希望这种新发现的关系在大流行结束后变得更加紧密。
小野姬子在她的元素中。(照片由小野姬子提供)